我场工会近来在对辖区内贫困家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过程中,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危改扶贫、助学扶贫、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和结对扶贫等“七种形态”的精准扶贫措施,要求基层单位要与具体的人员对接好,根据每一个人员的情况灵活运用好,并使每一种形式都有本质持续脱贫的典型代表,以此向社会展现好农场精准扶贫的成效。
据了解,在农场造成贫困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残疾、因病和弱智等引起的,为确保精准帮扶目标的完成,农场各基层单位在启动了百名管理人员精准帮扶辖区内53户贫困对象的同时,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通过产业扶持、就业扶持、结对扶持等形式,为困难户开辟致富渠道;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困难家庭,建立长期的助学扶持,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对住户破旧,无力维修房屋的,通过报批计划,纳入预算,增强其危改扶持;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困难家庭,实行重点帮扶,通过争取低保、特困、残补、救助等兜底扶持措施;对贫困人员遭遇到特大的病情或是花费,自身无力承担时,则通过动用扶贫资金和社会捐助的力量,帮助其度过难关,改善生活状况。
农场劳资、工会等职能部门,更是积极牵头,通过精准对接计划,以身作则,把这些列入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灵活运用好政策,密切配合基层单位的领导和精准扶贫的挂钩人员,通过走基层调研,进家门施策,真正把精准扶贫帮困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金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