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夕阳西下,淮海路6号小区西侧门面上方红绿配色的门牌便会准时亮起。这便是淮海农场“垦一代”优品超市,自7月16日试营业起,便以清晨7点至晚上9点那悠长的灯火,在寻常日子里悄然点起一股暖意,让淮海夜晚的寂静,从此被货架间流动的人声所融化。
下班后,想到淮海刚开的超市自己还没去过,便趁着饭后溜达的功夫,赶紧去“看看热闹”。一入超市,琳琅满目的产品迎面涌来。最引人驻足的,是入口处那方农垦风物的小世界:羊肚菌饱满厚实,似大地厚赠的绒毯;红薯粉丝晶莹剔透,仿佛凝住了秋阳的光泽;农场土鸡蛋圆润齐整,码出温朴的秩序。再细看,来自兄弟单位的护肤品、甜糯玉米、生态甲鱼、精品大米……一应俱全,都带着苏垦泥土与阳光的呼吸,令人目不暇接。一位阿姨正往篮中装特产,笑容如捧起沉甸甸的收成:“我是淮海人,就认这些实在东西——家里人吃了才放心!”她手中的篮子,盛满的何止是红薯粉丝,分明是土地对家最朴素殷实的承诺。
超市里,人影交错,各有各的烟火故事:下班职工匆匆寻菜,家长俯身与孩子低语零食的甜香,穿制服的保安趁换岗间隙买了瓶解渴的饮料,白发老人则在儿女温煦的陪伴下,目光在食材间细细巡游。最令人动容的是九十五岁的张奶奶,在儿孙搀扶下凝神端详着玻璃柜里的羊肚菌,枯枝般的手指悬在玻璃柜上,映着羊肚菌饱满的褶皱:“这个好,家里人寄过给我,没想如今抬脚便买到了。”老人面上舒展的皱纹,俨然是岁月深巷里开出的一朵新花。
这小小超市,原是为打通农场至灶台那最后一里路的温热桥梁。试营业以来,负责人沈伟伟时时留心顾客言语神色,货品悄然调整,服务也日臻熨帖,让农场清露滋养的“优品”,能更近地渗入千家万户生活的肌理。
收银台扫描枪的嘀嗒声里,我忽然懂得这超市亮到深夜的灯火——它是为农场的月光留的一扇窗。这灯火通明的空间,分明是大地对餐桌的温柔致意,是淮海日常的人间烟火,是繁忙的海边小城镇里一抹寻常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