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在淮海农场礼堂的穹顶之下,“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庄重举行。我那84岁的父亲,作为 8 名领取纪念章的代表之一,走上领奖台的身影,让我看到了时光淬炼出的信仰之光,也让我陷入了对父亲与党同行岁月的深深追忆。记忆中的父亲是农场二师十团一营四连的一名排长,每天他总是早早起床,带领着无锡知青和连队的其他职工,踏着清晨的露水出门,挖沟、插秧、施肥、割稻、晒粮。作为移民来到农场的父亲,以一名老农的身份指导年轻的职工劳作。那时候,年幼的我只知道父亲总是很忙碌,白天在脱粒机上打稻、扬场,即便是晚上,也带领着全排人员扛笆斗将晒干扬净的稻谷、大豆进囤入仓。整个人转着连队团团转,只觉得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献给了农场,而陪伴我的时间少之又少。记得有一次,他为了午休,竟然将家里玩闹的我用棍子赶出了家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父亲参加党的活动,我了解到父亲是党的人,他在为党做故事。五十年前,风华正茂的父亲,怀着对党的无限敬仰与忠诚,庄严地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宣誓。从那一刻起,他便将自己的一生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在淮海农场这片热土上尽心尽责,后来他干过司务长,体制改革后他在连队第一个吃“螃蟹”,承包了连队许多人望田生怕的180多亩农田,由于他的肯干苦干加巧干,当年获得了淮海农场“种粮大户”的美誉,跻身了人人羡慕的“万元户”的行列,父亲用汗水和智慧在农场起到了规模化种粮的示范带头作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面对劳作为主的自然环境,匮乏的物资条件,父亲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父亲常说:“只要党和人民需要,农场鼓励支持,就是再苦再累都值得。”在农忙时节,他在地窖中催过稻芽、牵牛平整过大田,赶过牛车、叉把稻把,带领着大家日夜奋战在田间地头,抢收抢种,只为能多产粮、产好粮,为国家和农场的建设贡献力量。
看着父亲在台上接过领导颁发的纪念章,那枚沉甸甸的纪念章在灯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岁月对他五十年坚守的最高褒奖。父亲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过往岁月的无悔,更有对党的感恩与忠诚。我知道,这五十年里,父亲经历了太多太多,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但他始终坚定地跟随着党的脚步,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这枚“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我看到了父亲那一代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责任担当的义无反顾。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已步入退休之年的我,我要以父亲为榜样,传承他身上的精神品质,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和国家及农场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看到父亲抚摸着手中闪耀着光芒的纪念章,那光芒照亮了他走过的五十年风雨征程,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我相信,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会有更多的人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继续书写属于一代代淮海人的奋斗篇章,让这份荣光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