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份农场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以来,淮海农场社区积极响应农场公司党委的相关工作要求,聚焦“作风纪律再深化”“产业效益双提升”工作目标,面对环卫绿化所临工集中、人工成本较高的实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模式、提升一线治理等方式,对环卫绿化工作进行创新改革,促进农场环境治理向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推进,为淮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优化资源配置。农场社区根据公司党委的要求,对社区所有岗位进行工作量和价值双维度评估,通过量化分析岗位饱和度,建立“能效比”模型,为结构性调整提供数据支撑。目前,环卫绿化所负责维护的区域涵盖道路196318m2,绿化区域94067m2、河道29355m2、公共厕所19座。评估后,环卫绿化所对7名在职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重新划分,及时清退20名临时工,实现降本增效。
创新工作模式。为确保人员精简后工作效率不受影响,环卫绿化所积极探索并推行“机械替代+居民自治”的创新模式。一方面,环卫人员驾驶清扫车对场部道路进行循环不间断的清洁,确保道路时刻保持整洁,同时保证居民区垃圾日产日清,做到垃圾不堆积、不过夜。另一方面,社区与临街单位、个体业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状,督促大家维护好门前及周围卫生、绿化、秩序和设施的管护,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和社会治理的各项活动中来。
提升一线治理。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助力农场发展,社区组织18名管理人员,投身场域环卫工作一线,为广大职工居民营造一个洁净、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各生产区是农场各项农业生产任务的一线,考虑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问题,社区根据各生产区垃圾产生量,合理规划垃圾桶投放点,投放90个垃圾桶,并安排人员每两天清理一次,有效解决了生产区垃圾处理难题,确保农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