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走在黄海路上,突然看见一户人家正在家门前,摊晒着红薯干,那一片片黄中透红的红薯干瞬间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那时,我家居住在五分场37大队,大队的家家户户都在家前屋后的拾边隙地种植了一些红薯,我们家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到秋冬季节,红薯便成为我们家饭桌上的“常客”。由于红薯不易储存,家家户户总会想方设法地将其变成各种美味制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红薯干。
每次红薯收获后,居民仿佛事先约定好了一样,总会趁着晴好天气时,在各家院子里用一张竹席、两根竹竿、四个板凳便搭建一个简易的晾晒台,然后将挑选好的个大、饱满的红薯,仔细洗净后切成薄片,均匀地摊晒开,让每一片红薯都能“晒晒太阳”“吹吹风”。只要天气一直晴朗,只需连晒上几天,直到红薯表面有些皱皮的时候,红薯干便算是制作完成了。要是想保存时间久一点,那还需牺牲点口感,多晒上几天,便能在来年吃上整整一年甚至更久,十分方便。
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晒红薯干的过程,既是一种期待,也是一种考验。当午后的阳光洒下,那红薯干便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让人忍不住要偷偷尝上几个。那时候,我们连队一帮小孩子,总是互相打掩护,趁着大人不注意,悄悄溜到各家晒红薯干的地方,偷摸着捏上几片放进嘴里,那带着一丝太阳温暖的红薯干,口感甜香,甜而不腻,一下子解了我们的馋,令人甚是满足。有时候,被大人发现了,还会挨上一顿轻轻的训斥,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如今,家家户户生活条件好了,我家也跟大队的许多职工居民一样,搬进了场部的楼房别墅,偶尔想吃红薯干时直接选择去超市买一些回家,不会再跟以往一样特地制作晾晒。但对我而言,那些关于红薯干的记忆,则是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不会遗忘存攒在内心深处最宝贵的回忆。
那是我对童年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