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515-82544708

精神文明

——

当前位置:首页 精神文明 职工生活
平板车
日期:2024-12-14浏览:379编辑:作者:姚雨总字数:1415

  寒冬来临,最近趁着周末和爸妈一起去看望外婆。在外婆家吃完饭后,妈妈号召爸爸、舅舅、二姨和我一起把外婆那用来堆放农具并舍不得扔掉的屋子收拾一下。

  推开十多平方米的杂物间的门,那些有了些年头的扁担、镰刀、锄头、铁锹等农具一一映入眼帘。看着这些熟悉了的家什,这每一件都是外公外婆用了好多年的,伴随着他们在田地间经历过多少个寒来暑往。在收拾中妈妈说平板车放这里占地方,让挪出去。随后,舅舅和爸爸就一起把平板车推到了外面。

  种人力运货车是由一根钢轴,两头装有轴承和轮子,车轮轱辘上交叉编织成放射状的粗钢条支撑着钢圈,钢圈上再套橡胶轮胎钢轴上架有两根近两米长、约八十公分宽的木板架。还一根结实的宽宽的拉带。大家一般都称这种车为平车,也有称平板车”“板车等,北方一些地区的人称架子车

  妈妈问我还记不记得这平板车,说我小时候就喜欢和表妹一起在平板车上玩。我当然记得了,每年放暑假的时候,外公外婆家就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当然平板车就是我和表妹的童年“玩具”。过去,这些平板车是农村许多家庭的必备,一年四季,春种秋收,拉运肥料、庄稼,接送老人孩子走亲串友,包括送产妇去医院,都少不了平板车。可以说,平板车就是农村普通农家的好帮手。而在农场因为有拖拉机和集体劳作的使然,有平板车的家庭并不多

  平板车使用最多的就是农忙时节,夏收、秋收两季农活最紧张,也最繁重。庄稼要收割、打捆、拉运、翻晒,最后脱粒,哪样活都能把人累得够呛。每年的夏收时节,外公外婆拉着平板车到河滩地收割小麦。由于地块不大,任务不重,临近午饭时,小麦收割打捆结束。把一捆捆小麦抱到地头,再把麦子整齐码放在板车上。等到全部装上车,最后用绳子将小麦拉走看似简单的农活其实是有一定窍门的。

  拉平车者,首要的是力气。要两膀分别按住两个车把,呈麻花状沿着车把向里延伸,双手再握住车架头部的把手。身上还要挎上一根结实的宽宽的拉带。如此这样才能驾驭好平车。

  拉车,当然包括装卸货。装货物时,前后放置要力求平衡。车后部的重量略重于车前部这样在将车头向下按的过程中,车子就有一股自然向前的惯性。每次拉车时,外公的全身力量都要使出,就靠两脚双腿用力,将车子一步一步地拉着前行。严寒酷暑,风雨无阻,甚为辛苦。

  每年稻麦季节,爸妈都会去一起劳作,我看着外公忙碌的身影。脸晒黑了,裸露的皮肤脱了一层皮,也真正理解了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

  岁月更迭,时空变换,几十年过去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不再沿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模式。过去,外公总把夏收时节称作麦口,按字面讲麦口就是厉害的代名词,黄金铺地,老少弯腰,全家老小齐上阵,不分昼夜、阴晴,把到手的粮食抢回来,达到颗粒归仓,寸草归垛。如今,麦收的农民不再匆忙,高强度的劳累和酷热被隆隆的机声代替。金黄色的大片麦田,经过收割机的轰鸣,便荡然无存。

  收割后的秸秆被机械还田,不出地头就把收获的麦子卖给粮贩,悠哉悠哉地数着钞票。平板车成了老物件,在当下田间很难看到它的踪影。来回穿梭在田间的是一辆辆农用机动车和方便快捷的电动三轮。那种弓腰割麦、平车拉麦、碌碡压麦的紧张繁忙的场景也只能成为大家的一种记忆了。

  物件虽老旧,记忆确如新。我想,正是这些美好的回忆,让每件物品仿佛承载了生命。外公虽已离开了我们,但有这些“老伙伴”静静陪伴着外婆,一切好似就在昨天。

网络举报电话:0515-82544790 江苏省淮海农场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15598号  苏公网安备32092402000254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