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定工的我,如今已步入退休之年。回首往昔,漫长岁月里有蹉跎、有感慨,更有无数难忘回忆,尤其是童年的那些小事趣事,至今如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清晰呈现,难以忘却。
在我尚未上学之时,父亲担任看青工作,我们的家位于淮海农场与地方边界处的二垛桥口不远处,那是一座简陋的土屋,离队部约一公里。那时日子虽清苦,却也充满简单的快乐。记得有一次玩耍时不慎弄破手指,竟鬼使神差地抓了把干泥土敷在伤口处止血。如今想来,实在不可思议,倘若是在当下,必然得去医院消炎、打破伤风再包扎,可那时伤口竟未发炎,没几日便好了。
上一年级时,连队购置了一台手扶拖拉机。经过专门培训的仇师傅从场部将其开回。连队上下视若珍宝,专门改造一间机房停放。那时,只要一听到手扶拖拉机的响声,学生们便纷纷从教室跑出来看热闹,毕竟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机器实属稀罕物。然而,机手师傅技术或许还不够熟练,倒车几次都未能成功进入车库,最后把一边的门挤坏才勉强倒进去。车停稳后,我们这群小孩立刻围上去,左瞧右看,觉得特别新奇。有一回,手扶拖拉机停在门口,我出于好奇伸手摆弄三角带,玩得太过投入竟忘了松手,瞬间,我的手被压在转盘上,破皮流血,着实吃了大亏,唉,皆因贪玩惹的祸。
到了二年级,我已记不清究竟是谁给了我一些蓖麻种子,说种了可以收获很多籽拿去卖钱。我顿时兴致盎然,便在家前屋后的空地上到处播种。秋天蓖麻子收获季,每日一放学,我就迫不及待地去采摘。剥壳工序虽极为复杂,但我丝毫不觉疲惫。一番努力后,最终收获了足足有20多斤蓖麻籽。我满心欢喜地背着这些劳动成果徒步来到六垛供销社收购点,供销员问我是卖钱还是换油。我清楚记得,卖钱是4角5分一斤,换油只能给1角5分一斤。我毫不犹豫地决定换油,因为深知家里食用油极为匮乏。不过,换油也并非易事,拿着票据还得跑到六垛闸口粮站去兑换。如今回想,往返一趟足有十多公里,可那时的我却丝毫感觉不到疲惫,不知不觉就跑完了全程。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趣事,皆是我生活中的宝贵记忆。回想当年生产条件的简陋,人们生活的艰辛,再看看如今处处洋溢的现代化气息,我由衷感慨,这一切皆得益于党的伟大领导,是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带来了今日的美好生活。我们这一代人,历经岁月磨砺,见证了时代变迁,更应珍惜当下的好时光。同时,我们也要教导后辈不忘本,让他们知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未来是美好的,但我们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过去走过的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继续前行,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