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驱车进入江苏省射阳县淮海农场各农业单位,道路两旁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翠绿,一块块水稻田如同工厂化生产的艺术品那般整齐划一;步入田头,一棵棵水稻植株挺拔健壮,正进入破口期的水稻葱绿狭长的叶片向上伸展着,摇曳着,似乎在酝酿着丰收的喜悦。令人费解的是,往年这段时间正是农场各类植保机械突击打破口药的时期,而在整个农场转悠了一圈,却看不到一台机器在田间防病治虫,这机器都去哪里了?难道这里的水稻不需要防病治虫?对此,笔者感到深深地困惑。
“你说的那些都是‘老皇历’了,谁还用这些老机型呀,过去在田间行走带喷雾的植保机械几乎下岗了。”淮海副总农艺师王建武说,“现在无人机打药具有卫星定位准、接垄好、不伤苗、作业效率和质量高等多种功能,可以为农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那你说,这么多单位转了一圈,咋就一架无人机看不到的呢?”笔者不免加深了疑惑。
“哦,现在不是注重防治质量吗?在白天用无人机打药有许多限制,一来水稻上、下午有两个扬花期时段不能打,会影响结实;二来高温时段不能打,怕灼伤秧叶;三来风力大于三级不能打,造成药液飘移。”王建武说,“而在晚上打药就不同了,还有以下优点:空气相对稳定,一般无风或风速很轻,更有利于药液均匀沉降覆盖到作物身上,从而提高药效和施药质量;而白天喷药液很容易受到阳光的照射而挥发、光解,药效降低,如果是药肥混喷浓度高的话,说不定还会灼伤秧叶,水稻的生长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我们统一选择晚上进行植保飞防作业有助于提高防治质量和防治效果。”
在五分场巡田时,正遇在农业一线岗位上干了20多年的老分场长倪冬成,他说,以前从弥雾机开始,陆续发展到大型植保机下田喷药,费时费力还伤苗,白天用药有限制,不多的机械还忙不过来,晚上更是下不了田,防治效果时好时坏,现在好了,这些大疆T50、T60为主要机型的飞防机械,一台机械一个晚上就能防治400—500亩水稻,人还不用下田,又规避了农药使用对人和作物带来的安全风险,喷洒的效果还特别好,帮我们省了不少事,现在职工种田是越来越轻松啰!
四分场农机手马麟以前一直在农机站从事耕田和播种机等农机作业,今年他投资10.4万元,购买了2台T60型号的无人机,外加一辆充电车,辗转了四分场1.6万亩的土地上。“破口期是水稻穗颈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防治最关键的时期,我们夫妇俩近几天从天晚无风时开始,经常忙到深更半夜,任务重时,成晚不休息,一直打到上午起风时才停止。连夜操纵无人机喷药,虽说辛苦了点,但有无人机科技的加持,我们不担心质量打不好,当然,收入也是很可观的哈。”马麟快人快语地说,“昨天晚上我们夫妇又忙了一晚,完成了800多亩的水稻破口药的飞防作业面积。当然,只要白天无风时段,起早带晚是我们无人机作业的常态。”
高效快捷的无人机“飞防”,让田间病虫防治尽显“科技范儿”。眼下,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淮海农场通过整合区域40多架大疆T50、T60无人机型组成的专业植保队伍,正抢抓农时,通过统防统治,规范作业市场和注重飞防质量,积极开展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秋粮稳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