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515-82544708

经济发展

——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发展 农业机械
农用无人机安全作业应遵循“七要”原则
日期:2024-08-08浏览:2501编辑:作者:陆一鹏总字数:1299

  淮海农场自2021大面积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无人机作业以来随着无人机植保和施肥及巡田作业的需要,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农场在使用和操作无人机时,严格按照无人机的安全管理规定,从而实现无人机伤人事故“零发生”。与此相对应的是,周边乡镇却时不时地发生因无人机操作不当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严重影响了生产发展和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在安全生产上,本着将别人的事故当作警示的案例考量,淮海农场严格要求农机管理和从业人员,一定要注意无人机安全作业应遵循的“七要”原则,通过未雨绸缪的手段,切实将无人机有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风险降至最低。

  要持证上岗操作。从事无人机飞行活动的人员,必须向相关部门申请取得运营合格证后,方能安全上岗,并且在无人机操作过程中,不得让无证人员操持运行中的无人机。持有证件的飞手,他们才能更熟练地保养和掌控无人机,注意规避因不当操作带来的风险。

  要做好安全教育。农业无人机作业时,往往会有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施肥加药人员跟随,有时还会遇到周边一些看热闹的人汇聚。因此,无人机从业人员,应该当面讲清楚有关无人机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教会大家无人机作业的应知应会事项,让大家都能从心底筑牢安全防护这根弦。

  要保持足够距离。无人机最可能出现伤人的情况就是在起飞和降落阶段,因此,操作和辅助人员与作业中的植保无人机时刻保持1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如果在田头道路上起降无人机,在道路两侧应设置警示标志,规避无关人员和车辆贸然进入。特别是无人机10米内的加肥加药作业半径外,更要以车辆、围栏等设施设置好安全区域,防止因观看无人机起降的人员踏足。起降点应选择相对封闭的区域,以避免意外事故。另外,即便是无人机运行轨迹的正下方位置,也不得有人,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

  要佩戴头盔和防护服。无人机操作人员为防止麻痹或过失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因此,在作业过程中,要佩戴好安全头盔、手套,穿好防护服,如果进行药剂类的作业,还需要佩戴好口罩,护目镜,防止药剂吸入引起风险。如果是夜间工作时,操作人员还需穿反光工作服,最大程度保护自己。

  要停机靠近作业。农用无人机在地面螺旋桨完全停转之后方可靠近,同时也要当相关人员离开安全距离之外才能启动无人机,切不能因赶时间盲目缩短加肥加药或换电池的时间,因为一旦被高速旋转的叶片触到,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样对小型无人机,还要防止因抓握脚架造成的伤害

  要保持精神状态。农业生产中因为农事不等人,或作业高度集中,大多无人机操作手兼司机,有时要日夜不停满负荷运转,连续作战的后果极容易产生疲劳驾驶和过劳操作。为做到安全作业,建议高温环境下不作业,疲劳状态中不作业,要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和良好精神状态,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要清空区域人员。作业中的无人机伤人事故往往是受害对象在田间进行劳作的人员,如果农用无人机对水稻、麦子、大豆等矮秆作物作业时,因质量要求和高度的需要,有可能触及人的身高,特别是运行中的无人机其脚架高度则更低,如行进途中遇到人员,势必产生碰撞事故,所以,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在植保作业之前清空作业区域。

网络举报电话:0515-82544790 江苏省淮海农场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15598号  苏公网安备32092402000254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