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515-82544708

精神文明

——

当前位置:首页 精神文明 职工生活
农忙记忆
日期:2024-06-17浏览:2584编辑:作者:陈迪总字数:900

  依稀记得,小时候,奶奶总要去田里忙碌,每到农忙时节,更是早出晚归。她提着工具,小小的我跟在她身后,伴着晨露朝阳,踏着乡间的小路来到田地里。在她劳作的时候,我就坐在田埂上玩耍,大家也就相安无事。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与纵横的田地相映成趣,我自然伴着微风轻拂、虫鸣鸟叫和泥土的芬芳味道,怡然自得一番。

  田野上,人头攒动,鞭抽耕牛的吆喝声、整地时的哗哗流水声不绝于耳,田间的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也是有说有笑,家家户户都在为一年的收成忙碌着,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农耕景象。放眼望去,在蓝天白云和落日余晖下,田野时这边是金灿灿一片,那边是绿油油一方,农民若隐若现的身影点缀其中,勾勒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和谐画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劳作,挥汗如雨。当时小小的我读不懂农民的辛苦,看不到他们黝黑的脸庞上弥漫的忧愁。长大后,渐渐读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感悟“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的辛酸,更能体会“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无奈与艰辛。勤劳朴实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把汗滴洒在泥土里,与风雨自然抗争,他们粗糙的双手和双脚丈量着脚下的土地,这片土地饱含着劳作的艰辛,承载着收获的喜悦,也孕育着来年丰收的希望,他们是最辛勤的耕耘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先进的现代化农机取代了缓慢的老黄牛和简朴的农具,新质生产力更是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粮食产量也稳步增长在农场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三夏”生产也一改过去人群作战,随处可见人们忙碌身影,不分白天与黑夜的忙碌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农机在田间来回收割、播种、插秧等穿梭作业,偌大的运粮车辆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上川流不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变少了,粮食产量却蹭蹭蹭地往上窜,这就是我参加工作的淮海农场

  收割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麦子在风中摇曳着哗哗作响,眼前热闹的景象,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从前。土地上的耕耘和收获总有着生生不息的希望,土地是沉默的,也是厚重的,我想她不会忘记,农民们一辈子肩挑日月、背负星辰、辛勤劳作的勤劳与坚守,她时刻提醒我们,保持初心,向上生长,永远热爱,耕耘梦想,收获希望。

网络举报电话:0515-82544790 江苏省淮海农场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15598号  苏公网安备32092402000254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