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嚓嚓,嚓嚓嚓……”随着剪刀清脆的响声,仅一会儿,王大姐一头原本有些凌乱的头发已剪得整整齐齐。王大姐拿过镜子照了照,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此时,手持推剪的张桂芳老人,抖了抖理发罩衣,又招呼起等候的顾老奶坐到板凳上,专心致志地理起发来……
4月16日下午,年过八旬的张桂芳老人,拎着一个工具包,又来到江苏农垦淮海农场的振兴小区里,与老姐妹们唠嗑游玩。知道她的老姐妹们,都知道她要到几个固定(理发)点巡走一番,如果想理发,就可以在临时的理发点边玩边等,或与人招呼下,就能在谈笑间理了发。据统计,张桂芳每年无偿就为周围近40位居民理发,他们当中不乏有空巢、独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
“每天与老姐妹们在一起,说说笑笑,都好哇。理发只是我的附带活,给人方便也是给已方便嘛。”张桂芳说,“反正闲来无事,能给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我每天的快乐事。”
令人钦佩的是,这个“义务理发师”自退休的那年起,就用她那小推剪和理发刀具,从要好的姐妹开始剪头理发,发展到有需求的人随喊随到,成为便民理发的义务“驿站”,也给人们带来的莫大的方便。
1964年,张桂芳以婚嫁的身份来到淮海农场,成为三分场十七大队一名职工。十七大队离场部就有二十多里,由于当时的条件差,职工上街理个发,骑着自行车也要耽误好长时间。张桂芳见状,就寻思着自己要是学会理发,同事们就不用跑那么远的路了。
很快张桂芳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单位最要好姐妹李大嫂,李大嫂听后非常赞同,还自告奋勇让张桂芳第一个为自己理发,还说,试验成功了,你的想法就会变成现实了。
说干就干,虽然第一次帮人理发,让张桂芳自己心里没底,手刚拿起剪刀就哆嗦个不停。李大嫂仿佛知道她心思似的说:“妹子,你就放心剪吧,理发总有个第一次,成功了,今后姐妹们就跟着方便了!”在李大嫂的鼓励下,张桂芳总算将李大嫂的头发剪完。当李大嫂拿过镜子照了照自己的头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个劲的夸张桂芳天生就是理发师的料。
张桂芳会理发的事经李大嫂广而告之后,很快在十七大队传开了,姐妹们也就纷纷上门,请张桂芳为其打理头发,没多久,大队周边的居民也专门跑上门来理发,临走还丢下理发钱时,她们才得知,张桂芳理发根本就不收钱。
1994年张桂芳退休后,从十七大队搬到场部振兴小区居住,本以为自己做“义务理发师”的生涯随着到新单位就此结束。没想到搬来没几天,她会理发的名声还是传了过来,场部退休人也多,找她理发的人大有人在。张桂芳心想,反正退休也没啥大事,索性主动出击,主动出门去招揽理发,从而也让她义务理发的名声更加响亮起来。
如今已经八十高龄的张桂芳,在帮人理发时,总是笑着推销自己时说:“只要能帮上别人,自己打心眼里就高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继续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