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夏”支农,我与两位同事被分配到第三生产区,主要负责生产区各大队粮食安全巡查工作。在巡查过程中,我遇见了一群“种粮人”。这群“种粮人”其实就是生产区的管理人员。
支农第一天,我们八点前就来到生产区报道,此时该生产区的办公楼没有人值守,他们都到生产一线去工作了。于是,我用手机联系上生产区张楠主任,请他为我们安排巡查工作。张主任接到电话,随即说道:“请你们赶快到十六大队,有八九个村民私闯麦田拾麦子,徐成队长正在驱赶,请你们协助一下。”我回应道:“好”!
放下手机,我们三人很快就来到十六大队田头,远远看见有一群人在田里拾麦子。我们冲进麦田,由北向南开始驱赶起拾麦子的村民,不到半小时就将村民全部赶出麦田。事后,徐队长告诉我们:“我今天天不亮就到田里驱赶拾麦子的村民了,由于他们人多,我刚把这块条田的人赶出去,准备去赶另一块条田人,这块条田的人又下来拾麦子了,我就这样被他们来回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幸亏你们来的及时,否则之后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听后对徐队长说道:“以后再有人私闯麦田拾麦子,你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们,我们随叫随到。”
生产区十九大队是我的出生地,在巡查的时候正好路过,本想去看看曾经住过的老房子。在经过大队晒场时,看见生产区副主任冯龙华等人在搅拌肥料。我连忙下车,来到冯主任面前问道:“冯主任,你怎么也干起农活了?”冯主任笑着对我解释道:“今天十九大队有两百多亩玉米要播种,播种机已到田头,就等拌好的肥料下地呢!因大队人手紧缺,我们专程过来帮忙的。”见此情景,我不由自主拿起工具加入到他们的劳动队伍。
在支农的几天里,我看到了好多“种粮人”。生产区农机管理员段海荣,每天驾驶一辆摩托车,从早到晚穿梭在各大队的田间地头,查看收割的质量、翻耕土地的深度和刚播种子的深浅;十六大队队长徐成一个人将几吨刚配送的肥料扛进仓库;二十大队即将退休的队长郭士兴,手持一把铁锨在水田里挖泥打坝;十四大队队长韩大勇一边开着电站抽水一边去检查机插秧的质量;十三大队副队长曹军穿着长筒雨鞋带把铁锹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田间地头……淮海农场正因为有这些不怕苦不怕累的“种粮人”,才使得农场一直保持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