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旭东在座谈会上首先对《摇篮》丛书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淮海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农场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军垦文化”作为中心任务,全力挖掘军垦传统文化。他指出,《摇篮》丛书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该书的编撰出版发行成于众人之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福泽后世。徐旭东希望垦地双方携起手来,多交流,多合作,推动龙头企业纳入社会大发展格局,更多地展现农垦文化,农垦特色,实现垦地文化有效融合、辐射周边,惠及百姓,促进农场和射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单祥忠说,江苏军垦文化是淮海人民灵魂的一部分,是构筑起江苏农垦精神的重要基石。自淮海“五张文化牌”系列文化工程实施以来,农场公司党委围绕建设文化强场的战略目标,为淮海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和养分。这次《摇篮》丛书出版发行,再次彰显军垦文化底蕴和军垦精神。她既是深入挖掘淮海本地文化底蕴的需要,也是塑造军垦精神的需要;既是对外宣传推介江苏农垦的需要,也是推进淮海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既让淮海人铭记历史,也必将扩大军垦文化影响力、激发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为淮海农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许征在座谈会上表示,近年来淮海农场建设军垦文化宣传阵地,开发军垦文化产品,传播军垦文化风尚,成果丰硕,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如今《摇篮》丛书的出版发行,为农场打造立体的、多姿多彩的军垦文化宣传平台添砖加瓦,将农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推动新的高潮。
盐阜大众报原副总编张安生在座谈会上就《摇篮》丛书出版发行谈了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保存了农垦人来时的珍贵足迹;二是开创了军垦文化的精神宝藏;三是增强了江苏农垦人的文化自信;四是激励着后来人行稳致远。张安生说,《摇篮》丛书给我带来五点启示。一是奉献精神;二是拓荒精神;三是实干精神;四是清廉即福;五是乐观精神。
农场原场长束向红在座谈会上指出,《摇篮》丛书出版的意义:一是对江苏农垦精神是生动的注脚;二是对军垦文化内涵是完美的演绎;三是对廉政教育传统是有利的挖掘;四是对农垦革命前辈是很好的告慰。《摇篮》丛书的特点是政治站位准确、历史资料翔实、文化含量厚重、图片文字并茂。
农场原领导许峰、王进强、贺在锐、李卫东、李海峰、陈海军等在会上就《摇篮》丛书出版发行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座谈交流。(陆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