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不厌百回读。夕阳将坠,我打开手旁的《红船》,再次细细研读起来。
本书全景描绘了在中国处于边患、兵忧、财困、食艰、业敝、才难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探索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文笔简洁流畅,叙事疏密得当,人物性格鲜明,掩卷之余,感触良多。
彼时旧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试图救万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李大钊备受鼓舞,引来“天火”后,马克思主义迅速在中国生根发芽,“《共产党宣言》,是否就是行船的帆呢?”《红船》里有这么一问,而李大钊满怀信心,他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希望,曾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会议刚开始几分钟,黄金荣的把兄弟程子卿闯入会场,参会人员十分警觉,立即停会,分头离开,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所幸参会人员转移得当。不久后,已经转移至浙江嘉兴的代表们登上了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继续会议议程,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诞生。
中共诞生后,千磨万击还坚劲,终从一艘小船成长为行稳致远的巨轮,向着光明驶去。《红船》以1919年到1928年的十年真实中国革命史为依托,使百余位性格鲜活的历史人物跃然于纸上,无一遗漏的描写了十年间各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却仍以“红船”为书名,正是因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源泉之一。习主席曾高度提炼“红船精神”的内涵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而在我所生长的淮海土地上,同样传承着“艰苦创业、不怕困难、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军垦精神,是农建四师精神的后继,亦传承了红船精神内涵,成为淮海人在党的引领下,敢为人先、克敌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