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浸种前,我们已经将种子晒了两天,充分提升了种子的发芽势。”第五生产区四十大队管理员韩成高在晒场上说,“我们严格按照农业中心浸种技术规范标准,根据种量框算注水量,再计算准用药量,严格配好浸种药剂的药液浓度,抓好浸种质量工作,确保药效。”
5月2日下午,在四十大队晒场一角,紧张忙碌的浸种催芽工作,正在按育秧计划要求全面铺开,一片忙碌的景象。
为就地取材,只见浸种池实为捆扎秧盘垒起的立方体,再用一层崭新的薄膜铺起来,就成了一个上好的育种池。大家根据晒场的地形特点,采取五点取样法测量计算出水层高度,依据公式算出水量,按标准计算药剂量,搅拌均匀后配成标准浓度药液。
“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在部分品种中发生偏重,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种子处理质量,防止因药效不准确而影响水稻产量。”生产区主任倪冬成说,“高标准做好浸种质量管控工作,药剂用量要算对,药剂浓度配准确,浸种过程加盖网,浸种日常勤翻种,只有将前期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为全年的水稻丰收奠定夯实基础。”
据了解,浸种技术是水稻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浸种时准确的药液配比,可以有效地防范水稻种土传病害。否则配制药液浓度过大,会影响水稻芽率以及芽口的均匀度、粗壮度;浓度过小,影响浸种药效,预防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