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备种的农忙时节,我们从新闻中看到,垦区各单位正纷纷抢抓农时,为全年粮食丰收开好头、起好步。在淮海,田地里,无人机既可以来回穿梭进行喷防作业,又可以绘制出苗情营养状况的色斑图;秧畦中,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平整机可以将地面平整成“镜面”,开沟机同样可以将秧畦沟开得“笔直”;农机上,手机不仅可以跨越上千公里摇控智能闸门的起闭,还可以启动大型电站系统的灌排……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赋能下,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垦区广袤田野上铺展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简言之,粮食地增产,就是要向科技要产量。
向科技要产量,应围绕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垦区作为粮食安全的“国家队”,高新的技术、农机和农艺自不可少,但在发展的征程中,我们还要围绕限制粮食丰产稳产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从提升耕地质量、加快水利配套、新型农机研发、节碳环保技术等诸多方面着手,加强高精尖等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农机、农艺各环节的衔接配合,千方百计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加快推进设施栽培、农机智造、数字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既要抓未来产业的传统布局,也要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从而有效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强化粮食生产能力,推动传统农业高质量发展。
向科技要产量,要进一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解决好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分析垦区粮食产量,各单位还很不均衡,各位生产单位间还有许多方面存有限制粮食高产的因子。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以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为抓手,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从有利于粮食增产,有利于降本节耗出发,切实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条件,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因地制宜推动创新型、实用型、节能型等农业科技落地。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相互借鉴,向一流企业学,与同行最好比,切实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我们大家谋发展的统一行动。
向科技要产量,要发动创新团队的力量,依据本地资源加强创新研发,把论文写在苏垦大地上。我们既要汇聚团队的力量,又要激发起广大基层科技能手、创新能人和技改小发明的作用,要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激励机制,让广大创新工作者心中有梦想,脑中有目标,手中有任务,从而让垦区有更多新农机在车间勃发、新品种在田间结果、新农艺在对比中见效。当然,打造创新型科技团队,少不了人才培养和关爱机制,这样的创新才能持久,才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