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作业破解农机垄断困境。农场探索将农村农机户纳入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村民通过购机渠道,加入到服务农场农业行列。农场根据场内现有农机保有量,在 “三夏”或“三秋”时节,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统筹农机服务联盟的力量,以弥补农场农机总体力量的不足问题。去年,农场提供近5万亩次机插秧、耕耙播、稻麦收割等农机作业服务,让60多户农机户获到了市场拓展带来的好处,实现了双赢。
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农民起舞。淮海农场将高科技培植出来的良种良法和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通过场乡共建形式向周边辐射推广。去年,还安排130多名农民直接从事农场水稻经营管理工作,实现了劳务增收。农场花卉苗木、设施农业、水果培育这一块,每年就为周边群众提供劳务收入150多万元。同时农场依托小城镇集聚效应,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从事一门以上的劳务产业或服务产业,实现了人不离故土,就能获得增收新路。
品牌融合壮大区域发展力量。淮海米业每天吸纳20多名周边青壮年劳力从事搬运工作,公司还组建了40多辆社会车辆组成的物流车队,还将服务于周边临海、新洋、新曹等农场公司的60多辆物流车辆吸纳进来,既保障了公司稻米生产的有序进行,也保障了100多个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大华种业淮海分公司每年提供给周边农村的稻麦良种1500多吨。农场西瓜种植基地,每年 5000多万元的劳务市场,不仅增加了周边众多农户的收益,也让他们学到了先进大棚西瓜种植技术。
利用政策经营盘活土地资源。农场通过以小城镇集聚发展为契机,将大量居民迁入小城镇,继而采取退宅还耕、合并零碎土地等资源,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2019年农场完成滨海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48亩,其中新增耕地242亩,交易100亩,剩余142亩。同时还鼓励场内职工到地方流转土地或参与管理。目前,在周边农村从事20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就有11人,流转土地规模更是达到了近5000亩。每年在农村从事机耕作业服务的面积达20000亩次,有效深化农场与农村的抱团发展和共赢效应。(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