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上红色区域表示叶绿素较多,绿色区域表示叶绿素较少,而叶绿素较多的地方意味着作物长势较好……”1月15日上午,在苏垦农发淮海分公司第六生产区46大队的田间地头,该生产区主任助理鲁加鹏一边指着无人机遥控器的屏幕,一边给新入职的技术员讲解如何通过多光谱图像做好巡田数据分析。这也是该生产区连续第3年运用多光谱无人机巡田技术,对农田进行精准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多光谱无人机巡田技术就是通过搭载多光谱无人机相机进行农田巡查,并实时采集农田各种作物的光谱信息,生成多光谱图像。
“传统的农田巡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获取到农田的全面信息。”该生产区主任朱塔说,“运用多光谱无人机巡田技术,可以通过多光谱图像对麦苗长势、作物生长、虫害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更好地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有了科技和装备的支撑,第六生产区的田间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准,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生态绿色。前年“三夏”期间,由于天气较为干旱,为提高水稻秧苗的存活率,第六生产区通过多光谱无人机巡田技术,在第一时间便了解掌握了各大队秧田水层深度情况,并安排专门人员为缺水田块及时补水,确保秧苗不受或少受干旱影响。去年,该生产区又通过分析多光谱图像数据,及时对缺株断垄的地方进行补苗,对弱势苗施促发棵平衡肥,取得了稻麦亩产量1500公斤以上的好成绩。
“我们根据生产区提供的巡田结果,对选定的弱苗地段进行施肥作业,不再需要一整块田普遍施肥,避免了肥料浪费和有可能造成的过旺苗。”42大队长陆体松说,“真是做到老,学到老,这项无人机巡田技术,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约了成本,又保持了生态绿色。”
下一步,该生产区将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继续深入研究多光谱无人机巡田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更精准、科学、高效的农业生产管理,从而实现粮食的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