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515-82544708

精神文明

——

当前位置:首页 精神文明 职工生活
难忘手写信时代
日期:2023-05-24浏览:968编辑:淮海农场作者:倪冬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民经济正待提速,物质匮乏,人们的生产生活信息相对来说还很落后。出门在外的亲戚朋友都是靠写信来和家人、同学取得联系,以手写的书信来往报平安。

  记得1981年刚高中毕业,我的一个好朋友因招工到农垦第一纺织厂上班,临别的那天晚上我们俩彻夜未眠,为即将离别而产生的伤感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故作坚强,时而高谈阔论,放开想象的翅膀,憧憬着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外面的世界似万花简般的美好。对即将离开伙伴又羡慕又嫉妒,在兴奋和紧张中恋恋不舍,那一晚我们俩趴在他家的桌上,在两个精装的一直舍不得用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彼此的思念和临别的祝福。不久,有三三两两的小时朋友、同学分别被化纤厂、化肥厂、地毯厂等招工而走,各自在不同的环境里开始了他们新的征程。从此,写信,收信变成了我们青春年华里值得回味和甜蜜美好的回忆。

  当收到第一封朋友的来信时,我激动的有要哭的感觉,握着手里的信件,抚摸着小小的邮票,想象着里面的内容,我舍不得急于打开它。找一个僻静的角落,一个人慢慢品读着,想象中,每一段都是暖暖的、贴心的问候主要内容诉说着身在他乡的生活,工作,以及工厂八小时工作的艰辛和无奈。从此,时间在我们读信的忧伤和写信的快乐里悄悄地流淌。

  写信是手握手的鼓励,心与心的真请实感的交流一张小小的邮票承载了我们一代人的记忆。1983年的一天,一个朋友急匆匆的跑来送我一封信,看信封是从部队寄过来的。心想,谁写的呢?边想边忐忑不安拆开信封,知道是一分场的一位同学,从信中内容得知他参军了,利用在部队的闲暇时间给我写的这封热情洋溢的信件。我们有一样的命运,不同的是我高中毕业就踏入社会。而他是带着兴奋和期待走进了军营。在他的信中让我敬佩的‘雄心壮志’。他要在部队完成艰苦的训练,继承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学习兵家的谋略和先进的科技知识。我仿佛看到在遥远的荒漠戈壁深处一群身着橄榄绿的热血男儿在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在那里没电,吃水困难,一个礼拜通一辆班车,每收到一封信得近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在边防检查站,担负着祖国的保卫任务,检查出入境车辆,任务艰巨,生活艰苦。到了晚上数着星星唱着军中绿歌,他是我第一个同学变成互相激励的朋友。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跟我的朋友、同学都是从信来信往中度过,谈人生,谈理想、谈各自的生活,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往事带给我的不仅是纯真的友谊,还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但以诚相待的缘来缘往。而今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年代,大家都依赖电视消遣,依赖电脑键盘敲打着一行行文字,不用苦抓笔杆练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只需输入正统的文字就瞬间跳进眼眸,不用担心字迹潦草歪扭而羞愧。手机短信,微信表面看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聊天沟通的快捷方便。但是心与心之间却像干枯的沙漠,缺乏笔墨的滋养。我很恋念那些写信的日子,留恋信寄出后的那份等待,那份灼热的期盼,那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牵挂,真是用文字难以形容此时的心情。

  书信它是一种情结,是一种精神归依,还是一种怀旧情愫。如今,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经过几次的搬迁住所,保存完好的书信也只有那么重要的几封,它们见证了我生命的历程难以忘记,挥之不去。时光会把一些记忆冲刷的斑驳而暗淡,以至渐渐遗忘。但是那些白纸黑字的信件,是我们青春年华的见证,他们是爱的小精灵藏在薄薄的信封里,你不弃它,他们便不负于你。

网络举报电话:0515-82544790 江苏省淮海农场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15598号  苏公网安备32092402000254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