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列车前方到达终点武汉站,武汉是湖北省会,被誉为九省通衢……”随着列车广播到站提示声音响起,原本因不堪舟车劳顿的身体和倦怠的心情,在列车抵达终点的那一刻,才逐渐焕发出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汉口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来北往,东西通行,加之解封之后,全国各地都迎来旅游出行的高峰期,尽管在出发之前,反复做好“人多”的心里建设,但随着人流涌出站台的那一刻,还是被密密匝匝攒动的人潮给震惊到。同行的好友一边拖着笨重的行李,一边嘟囔着人多的窘态。热闹的人群里隔着互相缄默的我们,相视苦笑间流露出无奈。好在,接下来的武汉之行让我们收获满满。
入住后我们便商议去附近街道闲逛。江汉路、黄黎坡路位于汉口中心地带,都有着辉煌的过去,并遗留下了优秀的古建筑,但历史的渊源也造就了其不同的发展方向:虽都曾属于租界,但江汉路是英租界的“洋街”,是华人和洋人的分界线,毗邻的鄱阳街、花楼街、吉庆街既有着百年老字号的店,又有着现代商业的连锁店、专卖店,浓郁的商业氛围、人流似织也可见曾经“夜深歌吹未曾休”的繁华景象;而黄黎坡路曾作为俄租界,依然保留了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包括基督教信义大楼、青年会、洋行、医院等旧址。它并不似江汉路那般具有摩登气息,但也曾是历史进程里风云际会之地,保存着共进会旧址、八七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旧址等,经过政府“整旧复旧”之后,显得更为风雅、小资。作为慢生活街区,它以独有的浪漫吸引着当代步履匆匆的年轻人驻足。
考虑到第二天要避开人群早起,我们沿街买了些当地小吃便打道回府,养精蓄锐,等待着明天的出行。
武汉初夏的清晨还是有些微凉,酒店旁籍籍无名的苍蝇早餐小馆,因来往不断的人群而吸引住我们的目光,待落座后,同邻桌本地人的交谈中才得知,这是当地的颇有名气的一家早餐店,我们点了豆皮、绿豆汤、热干面和炸酱面,津津有味吃起来。味蕾的畅快让我们不谋而合:接下来2天的早饭就着落在此了。
“武汉的出租车、公交车开的还是蛮快的”,出租车师傅见我们是外地人,便主动拉上我们唠嗑。知道我们是江浙人之后,更是眉飞色舞地谈起对江浙沪地区的印象,并同热情火爆的武汉人比较云云了一番。短短十几分的路程,聊得竟有些投机,总觉得会有再见的缘分。果不其然,第二天在同一位置再次打车又碰到了这位师傅,让我们对武汉必去的景点和特色小吃更是熟知了许多。
到达古德寺,刚入寺就被少有的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所震撼到,几处奇异的塔尖,隐现在整齐划一的商业住宅楼中,显出别样的空灵与悠远,也增添了几分异域的神秘。潦草地拍完照打完卡,然后在“武汉天地”简餐一顿,稍作歇息便前往昙华林老街。昙华林是除了黄黎坡路之外,另一条百年文化老街,秉承了现代和商业相结合的调性,但更具文艺风些,可以让人呆坐、冥想一整天。考虑到人流和时间关系,只能搁置去黄鹤楼、辛亥纪念馆的计划。到了傍晚时分,便选了离酒店最近的,也是最大的汉口江滩。汉口江滩作为市中心独具魅力的景观中心,构成这座美丽的滨江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沿着最低的观水平台拾级而下,脚踩在松软的沙子上,吹着徐徐的晚风,望着隔岸的灯光秀和来往的船只缓缓地出神……
武汉之行的第三天,终于来到我期待已久的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和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艺术展馆,是需要提前一周预约,可惜的是,我们只抢到博物馆的门票,但泡在博物馆下午半天的烂漫时光,把原本的失落和遗憾全部一扫而空。讲解老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介绍着各种文物细节:曾侯乙编钟的五个之最、曾侯乙尊盘的失蜡法、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的鬼斧神工……当历史课本里静态的文物图片,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当下的那种强烈的文化冲击和文化震撼足以让人失语,让人静默。历史的记忆碎片装饰着博物馆的长长的走廊,无声的文物带我们探寻最真实的过去,哪怕再小,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回程的路上,与友人分享这趟远游,感慨湖北真的是少有的去商业化城市。虽对都市商业化的深恶痛绝显得矫枉过正,但正如好友所言“商业化到一定程度,就会模糊人的面孔,人越来越像工具,连带出来散心的人,都有一种程序化的需求”。湖北作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钟灵毓秀,浪漫奇谲,厚重但不疏离,繁华确也市井,不由得让人感慨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包罗万象……
行笔至此,晚风捎带着细雨穿过窗纱,闪过几丝从前,恍惚间又回到在武汉飘着的日子,总让人分外怀念,武汉,我们要再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