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515-82544708

精神文明

——

当前位置:首页 精神文明 精神理念
淮海以农建四师精神发挥好史实教书育人的作用
日期:2022-05-18浏览:476编辑:淮海农场作者:

“左边砂岩上‘艰苦创业、不怕困难、团结奋进、无私奉献’十六个金色大字,就是农建四师精神。”陈列馆讲解员徐莹正在序厅中向来访者介绍着农建四师的历史。

近年来,淮海农场充分利用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这一“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传承军垦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红色传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淮海是江苏农垦的发源地,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把军垦传统刻录在脑海里、流淌在血脉中,让农垦精神永远闪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江苏农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魏红军多次参观过农建四师陈列馆,并在多个场合开展红色实境教育时表示。

1952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近万名指战员是奉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命令,改编成农业建设第四组建成淮海农场的,该场被誉为江苏农垦的摇篮,境内红色资源丰富,除保存较为完整的农建四师师部大院的建筑、陈设及树木外,还有江苏省政府1992为农建四师批准设立的纪念碑,2010年建成的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及后续建成的二三期工程。目前农建四师廉政馆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近年来,农场高度重视这些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将这里打造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

“同学们,农建四师师团领导成员中,基本是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领导骨干,其中老红军就有20多人。营连排干部,大多数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锻炼。这张照片是益林战役,农建四师的前身部队华东警备第九旅配合第五军分区的部队,一举歼敌7000多人,活捉旅长王匡等,成为苏北战场上的重要一役,入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和人民解放军史册”去年414日,在农建四师陈列馆里,讲解员姚雨正在给来接受党史教育的淮海中学学生,讲解这支部队当年战斗的感人故事,“你们看我们的先辈们不畏强敌,敢打敢拼,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了原汁原味追寻红色遗迹学党史。近年来,淮海农场加大红色资源的挖掘、开发力度,对办公旧址、陈设、旧物等进行修缮、归类和保护,修复了农建四师的门楼、弹药库、医疗所、沙盘等遗址,新建了“情景再现”水车、粮囤、磨坊、冲臼等农具。同时,加强农建四师元素的景观提升,在创业路上开辟了农建四师史实文化墙、在淮海路上建立了路边农建四师灯光图片窗、在环形塑胶步道上将增设农建四师艰苦创业图片墙,继续向健在老军垦及后人征集文物,淮海通过文化展示,积极打造党史情景教学现场点。

“当年农建四师在建设农场之初,通过以场带社,帮助当地百姓组建了‘大口农业生产合作社’,他们是我们百姓最拥护的一支部队。”来自滨海县新胜村的一位王姓党员表示,在我们小时候,父辈们多次夸赞党领导下的农建四师部队,就是这样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从而让我们散落在各处的村民“组织起来”,走上了集体化的快速发展之路。“村里整齐划一的农田和村民集中居住的场景,就是农场化的翻版,这也让大家早早就告别了贫困。”

“在陈列馆中,既有这支部队当年使用的军号、马鞍、子弹匣,也有他们在农场建设时期使用的石硪、扁担、箩筐……一件件珍贵的展品,把我们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特别是以现代光影技术还原的《足迹》纪录片,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简直令人震撼。”淮海农场中学校长张耀武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每年都要让学生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洗礼,让学生们明白,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认真品读百年党史,坚守军垦战士为我们树立的理想信念,把军垦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争取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陈列馆中不仅仅是列展了217幅图片、展出了233个旧物、展示了57份荣誉证书及证件,更有流传着从师首长到普通一兵脍炙人口的故事。”在淮海进行场史编纂的老宣传部长薛春曙说,“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党史学习和军垦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在展厅中一幅李桂莲接受毛泽东命令的照片十分醒目。这位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担任王震警卫员的他,却取了个女性化的名字。原来在李桂莲3岁时,因父母还不起地主的债,为躲避地主将男孩奴役抵债的风险,父母便为他起了一个女孩化的名字和装束,整天混迹在女孩中间才幸免于难。李桂莲参加红军接受教育后一度想过要改名,中央领导任弼时没有同意,说:“你的名字作为旧社会穷人家遭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见证,一定要留着。”1939年,李桂莲在一次伏击日军的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前胸打进,从后背穿出,因没有急救包,抢救人员只好用两块银元一前一后堵住伤口,然后送359旅医院抢救。白求恩大夫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为他做了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他都没有喊疼。白求恩称赞他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将强强一军。我们在陈列馆中,还看到了一座“江大锹”“仇大筐”现场对决的雕塑。“江大锹”原名江希友,他一锹能挖100斤,特别是他创造的“三锹两铧挖土法”,在全师水利战役中迅速示范推广,为此连队送他一个绰号“江大锹”,获特等功臣并作为劳模赴北京出席国庆观礼。“仇大筐”原名仇泉,他在当年全师中开展“双红”(奖红旗、上红榜)竞技活动中,仇泉以一担挑走江希友四块土垡而一举成名,两次获师二等功臣。这个场景真实再现了农建四师在“三大战役”时,人民军队充分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据史料记载,仅在建场初期的三年中,就涌现出了特等功臣4名;一等功臣85名;二等功臣293名。

淮海农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用好党史教育基地“活”教材,在全垦区及周边县市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党员干部、青年学子、应征新兵纷纷来到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瞻仰农建四师纪念碑、参观农建四师陈列馆、聆听军垦故事、吟唱淮海场歌……形式多样接受党史垦史和场史教育,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厚植党员群众的爱党爱国爱垦爱场情怀。

为让大家更好地懂得场史,江苏农垦集团和农垦事业办公室联合编印了以农建四师三年建场史实的《一支英雄的部队》书籍;农场编纂了《摇篮》系列丛书和农建四师部分场志;制作了农建四师纪录片《足迹》和专题片《一支英雄的部队》;在淮海大地报上设置《铭记历史——讲述这方水土这方人的故事》专栏,连续刊载农建四师发表在《生产战线报》上的史实故事;并抢救性的拍摄采访了健在农建四师战士采访录;同时,农场创新“实境教育”等宣讲方式与内容,邀请老军垦、老党员上学校讲传统、进支部讲党课、到陈列馆谈场史,赴道德讲堂分享感悟等;此外农场积极策划情景剧“奋斗的音符”“十二人过桥”等红色经典故事,借助文艺汇演、党史节目展演和视频制作提升影响力;拍摄制作“农建四师陈列馆 党史学习好阵地”短视频等,借文艺创新丰富人民生活,以此来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深入民心,激发起军垦文化的传承力量。

“只要我能讲能动,我会一直坚持为大家讲传统,说故事。”目前,已经给农场学校、支部讲过10多次党史及传统历史实境课堂的老军垦胡福生,今年已经两次在农建四师纪念碑和毛泽东发布的命令碑文前,给淮海农场学校师生讲传统教育故事时说。当然,农场目前健在的近200名老军垦,他们正在用传统的力量和一个农垦老兵的情怀,影响着、带动着继任者,让他们更好地在保持荣誉,建设农场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淮海农场是个军垦农场,境内红色资源丰富,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活’教材,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和军垦传统文化传承,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学党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淮海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单祥忠说,“我们要将农建四师鲜活的军垦文化内容向外宣传和展示,积极做好垦区内外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来农建四师陈列馆开展学党史、体验军垦文化,真正做到将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陆军)


网络举报电话:0515-82544790 江苏省淮海农场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15598号  苏公网安备32092402000254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