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闲来无事,看电视时偶然发现了央视九套纪录片《布衣中国》。节目中,主持人入心地介绍着百家衣的制作过程,解说着百家衣所包含的温暖和爱。认真看完后,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人的衣服都是妈妈做的。放在偏屋的那台缝纫机,便是妈妈最得力的助手。那时家里条件不好,我们也是穿着“百家衣”长大的,妈妈总是捡亲戚或者邻居家穿小了的或是旧了的衣服,然后往缝纫机前一坐,拆拆补补的,一件看上去崭新的衣服便能被制作出来。有的时候捡来的衣服实在是破旧得不成样子,妈妈就会拆了之后做鞋面、鞋垫、坐垫……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衣服,到了妈妈的手里总是能够物尽其用的,没有浪费的。 每年过年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那会妈妈会用之前从邻居家边那攒下的布料,制作新的床单被套,还有我们过年的棉衣棉裤。当时我们还很小,对新衣服并没有什么要求,那青一块红一块拼接成的“百家衣”还能凑合。后来我们渐渐长大,衣服却还是老样式,而且穿起来肥肥的,像个大粽子。妈妈看了之后,立即又让我们脱下来,将平时舍不得用的整块布料拿出来,再掺上当时流行的带松紧的橡皮筋,里子又加了许多棉花,袖口、裤脚处也收紧了一些,中间多了很多的针脚,不仅穿起来舒服,样式还和当时商场里卖的流行款式一样,以至于那会穿着新衣服过年的我们,在正月走亲访友时,总得被夸一句“孩子打扮得真俊”,可把我们得意坏了。 后来,家里的条件渐渐好了,我们也再也不用穿“百家衣”了。但是妈妈还是闲不住,一有空便趁着“逢集”去买新的布料,然后跟自己的“老姐妹”们互相分享,一边再用分享来的布料给我们做了很多的棉拖鞋,她说趁着现在眼睛好,多做一些,给我们留着穿。有时,看着妈妈裁剪布料的样子,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幽暗的烛光下,妈妈挑选着各式各样的布料,熬夜替我们制作衣服的画面瞬间涌上心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游子身上的衣裳,倾注了母亲太多的爱,那一针一线之间满是母亲暖暖的爱,更有那份浓浓的牵挂之情。身上穿着妈妈制作的衣服,无论是身在何处都是温暖。(孙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