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这几年一直在上海过年,城市的春节与平时没有太大的变化,尤其前三年因防疫,根本感受不到过年的氛围。
今年侄儿在常州买了新房,弟弟去常州过年。因此,我们便回家陪父母过春节。
踏进农场大地,故乡的气息和浓浓的年味便扑面而来。那路旁的红灯笼和家家门前一挂挂香肠、咸鱼就映入眼帘。尽管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但到了腊月,居住在农场的人们还是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着各种各样丰富的年货,家家户户门前院后都挂满了腊味,处处飘逸着年的味道。
今年国家防疫政策进行了调整,12月份第一波疫情过后,春节前人们都已阳康了。身在异乡的游子也趁过年回来与父母家人团聚,过一个快乐的春节,相对于前几年,浓浓的年味又回来了。
小汽车塞满了巷子路旁,人也多了起来,小区相对拥挤了不少,熟悉的人们打着招呼,兴高采烈的忙年货。饭店生意也红火起釆,到处是欢声笑语。此情此景,不竟让我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场过年的往事。
那时,每到春节,大队会给每家发鱼和肉作为福利,鱼是大队围河里取的,猪是食堂人员饲养的。从年三十到来年正月十五,每天邻居朋友都相互请吃年饭。而宴席中,不管到谁家聚会,桌上总有一盘象征着“连年有余”的鱼。如今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至全面小康,让我们不说春节,就说平时一日三餐,哪还象几十年前那么愁了这顿没那顿的无奈呢?
菜市场的品种琳琅满目,家庭主妇愣是埋怨“不晓得买什么好”的抱怨,鱼山肉海已令不少人“索然无味”。身上穿的衣服连家里衣橱里放不下,可春节前,依然会为一家人从头到脚置办一份“崭新行头”,这样的“奢侈”是大多数家庭必做的功课。
因此,“过年”是我们最愉快的事,是一年的期盼,满心的欢喜。一句“过年好!”里包含了多少的暖心,多少的亲热,多少的甜蜜!(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