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515-82544708

精神文明

——

当前位置:首页 精神文明 企业文化
军垦文化在淮海落地生根展风采
日期:2016-02-06浏览:296编辑:淮海农场作者:
    走进淮海农场这块厚重的土地,不仅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连续多年跻身江苏农垦先进行列,其文明新事也成效斐然,人物辈出:有跳进大河勇救轻生男的退休老人,有路途中捡获4万多元现金叫停失主的管理干部,有67名同学在Q上建群,资助亡故女儿完成6年学业的同学群体……近六年间,这里已经产生了“淮海好人”24个,获得省、市、县“道德模范”等相关称号的已有6人。
面对感动,集聚道德的力量
    在前后无人的公路上,当成沓成沓的百元大钞迎面飞来,你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
    金钱是个试金石。但在收入不多,一家三口只有一人有收入来源的协管员王众华那里,他却表现得十分淡定。
    骑摩托车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袋子里的百元现钞一沓一沓地向外散落。跟在不远处的王众华,猛地超车并按喇叭叫停陌生人,一起捡起撒在路上的42000多元钱,并推掉1000元感谢款和第二天特地送上门的一条香烟。而这次距他上年在路途上捡拾2000元现金后等还失主、谢绝200元酬谢后的又一壮举。
    半夜寒冬有人跳河轻生,面对近百米宽、深三四米的河流。62岁的唐玉松不容多想,跳入冰冷的水中,硬把落水寻短见者拖到岸边进行取暖救治。
“这事不值得宣传,换成谁都会这么做呀!”面对大家的赞扬,这些淮海人几乎是众口一词,普通得就像大家唱着寻常的一首歌。
追根溯源,培植道德的土壤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他们化平凡为神奇,变荒滩为绿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江苏农垦的前身,农建四师师部所在地,当年部队培育的军垦文化和源自四面八方传统美德,在苏垦大地上传承着。”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解说员崔慧慧一遍又一遍地对来这里参观红色教育的客人说着。
    在农场这块热土上,道德的价值至高无上,即使是后来从外地来农场的人也传承着这份执着:淮阴籍军属张秀花夜捡金项链后,用喇叭寻呼失主的不寻常举动;无锡知青薛春曙,他为了农场的粮棉高产,把他专业的所有才华留在了农场厚重的黄土地上……
    “我们就是要在全场上下营造出一种厚德的淮海人,通过大张旗鼓的对文明新事进行评选,包装和宣传,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道德典型发扬光大,从而夯实军垦文化的土壤,时时处处营造出淮海人的魅力!”场长李卫东表示。
构筑灵魂,打造道德的高地
    一个好人,可以感动一群人;一群好人,就可影响一座城。我场通过连续3届“文明新事”的评选,《淮海大地》报实时开展“身边好人”的追踪报道,让这些文明新事成了农场职工追逐和效仿的榜样。
    在盐城发行量最大的盐城晚报上,三年多来就有8名农场职工图文并茂地登上了主流媒体,其中有4名同志,上了射阳县“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模范榜单,农场对获得荣誉的模范代表人物,进行相应数额的奖励,并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针对性地帮扶。
    我场道德模范的不断涌现,有着凝聚身边感动的土壤根基,更有着打造淮海道德高地的成功传承,并成为推进农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亮丽“品牌”,让一个个平凡的好人走进了职工视野,让农场的普通职工用最平实的生活场景,传递着来自各个层面的感动。
网络举报电话:0515-82544790 江苏省淮海农场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15598号  苏公网安备32092402000254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