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515-82544708

新闻中心

——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快讯
秋色满园艳阳天
日期:2014-01-15浏览:320编辑:淮海农场作者:
    一个大队水稻平均单产1350斤,这不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今年,五生产区38大队就获得了这一喜人成绩,创下了淮海农场的水稻平均高产记录。
    11月29日下午,我们来到38大队,与大家共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刚踏入场头,大队协管员匡卫军迎上来握手问好后娓娓道来,“38大队今年种植2246.6亩水稻,总产预计达到302万斤,平均单产1350斤,其中新开发的85亩地也夺得了平均单产1310斤的好成绩。大队单产最高的田块每亩1470斤,单产最低的田块每亩也达到了1280多斤。”
    在匡卫军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今年夺得淮海水稻单产之冠的徐素芳。她告诉我们,她管理的189.7亩水稻田,总产达278859斤,单产1470斤。这位淳朴的妇女没有多余的话,对自己夺得高产的经验只用了“精细管理”这四个字一说而过。
    38大队大队长戴朝政对今年的收获也颇有一份感触。他认为取得这样的喜人成绩,得益于和生产区的技术指导到位,大队各项生产措施落实到位,农业职工田间管理到位。他告诉我们,38大队今年种植的全部是高产品种,没有一亩手插秧,727.5亩直播稻,只用了3天时间,在6月21日前全部直播结束。1434.1亩机插稻的机插秧都是职工自己栽插完成,过程中速度与质量并重,每台插秧机虽然每天比人家少栽插10多亩,但栽插的苗数比人家多,平均每亩栽插大盘秧苗37盘,小盘育的秧,每亩都要栽插45盘,栽插结束,全大队所有秧苗全部栽插入大田,没有浪费一盘秧苗。
    五生产区主任冯贵生对38大队今年秋粮产量较为满意。他告诉我们,38大队除了栽插质量好,田间管理到位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他说,37、38、39三个大队共用两个灌站两头上水,每年水稻栽插用水高峰期间,要等上游的37、39大队的耕地用足了水,才轮到位居中间的38大队,但大队干部职工没有怨天尤人,他们打好时间差,利用夜晚上游农田不用水的间隙上水泡田,经常要工作到天亮。
    在38大队,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事是这个群体的凝聚力较强,在农忙季节,大家不用请,都主动帮忙。谈起这个话题,朱海标如数家珍说出了大家帮助他的事情。朱海标家住农场场部,11月2日早上得知3日白天要下雨,立即申请收割他管理的140多亩水稻,在大队的安排,连晚将20万斤水稻收割登场,由于水分较大,水稻只能摊铺在晒场上。晚上,看着逐渐变阴的天气,疲劳了一天的大队长戴朝政怎么也睡不着,凌晨2点多钟,他拿着手电去场头检查时,感觉有丝丝雨点落在脸庞。不好,下雨了,他迅速掏出手机,叫醒了协管员匡卫军,匡卫军在第一时间冲到门外高声叫喊,“下雨啦、下雨啦,大家赶快起来抢场啊……”,瞬间漆黑一片的住宅区不再那么宁静,一户、两户、三户……一盏盏灯光全部亮了起来。居住在场部的10多名职工,接到电话后,也在第一时间摸黑赶到了场头。两台场头机械,30多名职工在场头齐心协力,开展了近一个小时的抢夺战,从而避免了损失。
    在采访中,不停有人提及“38大队的女职工很勤快”,协管员陈维新一语道破,“这是示范带动的成果。”原来,38大队35名参与土地承包种植的职工中,有16户是夫妻齐上阵,从早忙到晚。
    荣长兵夫妇就是38大队种田的典范,他们夫妻俩管理水稻就象呵护襁褓中的孩子,栽插、施肥、喷药等各项生产措施及时到位,平时总是起早带晚,将田间、地头、田埂、沟渠弄得滑滑溜溜,每年的稻麦产量总是排在大队的前列。近年来,他们每年的收入都超过7万元。
    56岁的濮建兵以前没有种过田,对农业生产技术一窍不通。前几年,大队管理人员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将他列为重点生产技术指导户,经常深入他种植的田头查看生产情况,讲解种植技术要领,帮助他落实各项生产措施。今年,他管理的水稻产量达到了1370斤,谈起今年的收益,濮建兵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我这个种田‘门外汉’,在大队的帮助下也夺得了高产。”
    采访结束后,38大队职工丰收喜悦的欢声笑语,时不时的隐隐约约传入耳畔。那堆积如山金灿灿的稻谷,那机械来回驰骋繁忙的劳动景象,职工们写满喜悦的灿烂笑脸……不停地在我们脑海里回荡,金色的秋天,让我们饱尝淮海大地 的幸福与甜蜜。
网络举报电话:0515-82544790 江苏省淮海农场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15598号  苏公网安备32092402000254号
友情链接